课堂求知,工坊学艺: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子探索滚龙连厢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2025-07-07 09:07:24
来源:城市在线
 字体:

  本网讯(通讯员程欣悦、杨傲雪)7月6日,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宣恩青韵・滚照厢魂”非遗传承队的成员,走进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滚龙连厢州级传承人九妹的连厢制作间,沉浸式体验连厢制作工艺,探寻非遗技艺背后的匠心与传承故事。

图为非遗传承队到达九妹连厢制作间基地合影 沈文海 供图

  此前,非遗传承队已通过校园内的相关课程,对宣恩县独有的民间舞蹈滚龙连厢有了初步认知,深切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与面临的挑战。此次实地探访,为队员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的机会。

  在制作间里,九妹向队员们详细介绍,连厢制作包含21道工序,每一步都需精工细作。面对复杂的工艺,传承队成员们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与专注度。一边聆听九妹讲解,一边认真记录采竹标准、“火瓢”要点等关键信息;在观察工序操作时,更是目不转睛,不时提出关于工艺细节的疑问。

图为非遗传承队成员仔细观摩九妹制作连厢过程 沈文海 供图

  滚龙连厢制作步骤,第一步采竹,要挑选生长年限久远的老竹,因为嫩竹质地疏松、易变形,难以保证成品的稳固耐用;竹子裁断为90厘米标准长度后,进行“火瓢”处理,高温既能消毒杀菌、止受潮长虫,还能趁热将竹子掰直,冷水快速冷却定型后,再自然晾干。后续还需依次完成刮青、划线定位、锯口等一系列精细工序,直至完成精细包装。这些繁杂的步骤,凝聚着传统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坚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九妹娴熟精湛的技艺令队员们赞叹不已,亲身体验了三道工序的制作过程,切身感受到连厢制作的精细考究,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对非遗传承的内涵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319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不表示本网赞同其观点|新协联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