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不‘堵心’,居民更‘安心’ 武昌区人大代表牵头督办破解老旧小区排污难题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紫沙路26号老旧小区内,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渐歇,一条长达50米的污水管道彻底疏通,破损井盖全部更换,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污难题终于得到解决。这场民生工程的快速推进,源于武昌区水务局、社区及武昌区人大代表的协同联动,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老旧小区排污系统濒临瘫痪 居民生活受困
据悉,紫沙路26号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5个单元内居住着70户居民,其中老年人与租户占比超七成。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尤其是污水管道因井盖破损、管网淤塞,导致杂物频繁掉落堵塞管道,污水漫溢现象时有发生。每逢雨季或用水高峰,刺鼻气味弥漫楼道,居民出行需踩着砖块“探路”,日常生活苦不堪言。
人大代表实地调研 部门联动制定整改方案
月初,武昌区人大代表周如意与武昌区水务局、新民主路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代表半月谈”活动接待选民,将调研现场搬到问题一线。在人大代表的牵头下,水务部门负责人实地勘察管道淤积情况,了解到小区历史遗留问题与居民诉求。经现场研判,区水务局当即制定应急疏通方案:优先更换破损井盖、清理管网淤积物,同步协调施工车辆停放、居民用水调度等保障措施,确保施工高效推进。
冒酷暑抢工期 3小时攻坚疏通“民生堵点”
5月21日上午,武昌区水务局施工队顶着高温进驻小区。工人们撬开锈蚀井盖,用高压水枪冲刷管壁附着物,徒手清掏淤积的油污与杂物,同时对缺失的窨井盖进行标准化更换,并对地面杂草进行彻底清理。经过3小时连续作业,堵塞的管道恢复畅通,污水漫溢现象彻底消除。看着清淤车抽出的黑色淤泥,居民王奶奶感慨:“以前路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现在终于能开窗透气了!”
“民生微实事”彰显治理温度 居民幸福感提升
通过人大代表实地督办、水务部门技术支撑、社区基层协调的“三方联动”,老旧小区改造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武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老旧小区建立排污管网动态监测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城市治理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目前,紫沙路26号小区环境已焕然一新,居民自发点赞:“政府办实事,污水不‘堵心’,生活更安心!”
- 污水不‘堵心’,居民更‘安心’ 武昌区人大代表牵头督办破解老旧2025-05-29 05:05:54
- 保乐力加中国发起“为了TA,不酒驾”公益活动 倡导“拒绝酒驾” 2025-05-28 09:05:53
- 东郊到家“双保障”机制:权益与信任的双向奔赴2025-05-23 10:05:34
- “危墙”拆除 代表“盯”出安全路2025-05-22 10:05:39
- 盆栽种植开启绿色课堂,理院学生共赴自然之约2025-05-13 10:05:14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领导到员工素质提升中心(党校)调研指2025-05-12 03:05:30
- 我的堂哥付明路2025-05-12 02: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