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院管理学院赴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武汉学院管理学院"隆昌寻韵筑梦实践团”赴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工业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昌气矿会战旧址这里曾是新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开发的主战场。1950年代初期,面对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数百名青年技术骨干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川南山区。 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隆昌气矿会战旧址、430车间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工业化建设的奋斗历程,感悟老一辈建设者的青年力量。
图为成员纪念馆大门合照
清晨我们沿着山路向上去往气矿会战纪念馆,通过仔细观察遗址资料,我们了解到页岩气得从向斜山顶向下挖掘,所以车间在山顶上,这条路正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现在的水泥路已经变得十分方便了,可当年工人们需要在山路的泥泞中前行,活动期间,团队还实地考察了现存的山路遗址,走访了居住在当地的退休工人,据老人回忆,当年工人们需背着数十公斤重的勘探设备,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往返十余公里。如今水泥路蜿蜒而上,路旁仍可见当年遗留的钢钎铁锤。
图为成员参观气矿博物馆
在讲解员引导下,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气矿发掘车间遗址、原厂区大会议室及历史陈列馆。我们近距离参观到了现存的老式钻井设备、斑驳的操作台面、泛黄的技术图纸等实物展品,场景真实还原了当年气矿大会战的艰苦场景。在英雄事迹陈列室,团队成员驻足瞻仰了为气矿建设献出生命的28位烈士名录,其中19岁的王建国烈士在抢险作业中牺牲时仍紧握操作扳手的感人瞬间,令在场同学深受触动。据记载,女技术员陈秀兰曾带着三个月身孕坚守岗位,在图纸上绘出精准的开采方案,被誉为"大山里的铿锵玫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了解学习了这430车间后面蕴含着的红色精神,感受其中的青年力量,了解到了新中国是如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创造出了令世界震惊的发展奇迹。
图为成员大礼堂外合照
最后,我们抵达了气矿会战遗址中的会议大礼堂。这座礼堂曾是新中国能源工业的重要决策中心。团队成员们在大礼堂外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庄重时刻,感受着先辈们留下的精神印。记步入礼堂内部,斑驳的墙壁和古老的座椅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工人们慷慨激昂的发言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如同电视剧中重现的经典画面。这里见证了无数关键决策和历史性转折,从气矿开发的战略部署到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壮举,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崇高精神。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不仅重温了峥嵘岁月,更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传承,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弘扬工业精神,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 武汉学院管理学院赴四川省隆昌市圣灯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2025-08-13 02:08:03
- 从“看护难”到“成长乐” 人大代表助力打造暑期托管服务2025-08-08 04:08:11
- 当童趣车厢遇见银发专列:暑运列车的中国温度2025-08-08 10:08:00
- 在织金,探寻文化之温度——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科学院乡兴实践2025-08-08 09:08:48
- 坚守初心 教书育人——小学班主任28年的教育人生2025-08-07 09:08:46
- 南湾社区"银龄书香·智享阅读"老年人读书会2025-08-05 05:08:48
- 深入乡镇调研,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2025-08-04 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