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肇兴侗寨中习侗族文化,于传统文化中感传承荣光

 发布时间:2024-07-26 14:02:23
来源:城市在线
 字体: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萤火逐侗”团队于2024年6月22日到2024年6月30日在黔东南这个少数民族文化圣地展开了关于传承侗族非遗文化的三下乡活动。

  高铁直达从江出站,再坐上指定大巴,于一路欢声笑语中到达了侗寨,青绿梯田错落有致,如盘龙蜿蜒守护这座风景独特的小寨。红色底色的肇兴侗寨四个大字在向我们昭示它背后吸引团队去深究的民族历史文化。小雨淅沥并不能阻挡研究的脚步,反倒为这座小寨增添了一丝烟雨气息,于朦胧中脚踏青石板迈入侗寨。这段难忘的记忆自此开始。

“萤火逐侗”团队到达从江站时拍摄合影

  首先“萤火逐侗”团队落地第一站,请出当地非遗传承人陆婷老师教授成员们侗绣。而学习的是侗绣中最经典且易上手的绣法--辫绣和锁丝绣。每个人都择一花纹,依据图案,用手中的针线勾勒出满意的作品。而侗绣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侗族人民历史记忆的体现。陆老师告诉我们“通过绣制各种图案,侗族人民将自己的历史、传说和信仰融入其中,传承给后代。这些绣品不仅记录了侗族人民的过去,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同时,侗绣是侗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在侗族社会中,女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之一,也是侗绣技艺的主要传承者。就像教授“萤火逐侗”团队成员们侗绣的陆婷老师。她不仅是侗族非遗传承人,更是“彦婷手工作坊”的老板。踏遍黎平县403个村庄,教授1000多人学习侗绣,创建基地,带动就业,来领黎平许多贫困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最后,侗绣还是侗族人民审美情感的表达。通过绣制各种图案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侗族人民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世界。

“萤火逐侗”团队成员梁雯静的扎染后的的侗绣小荷包

  团队成员们跟随陆老师的的脚步,紧接着学习扎染和蜡染。扎染最重要的体现在这个扎字上面,用粗绳扎绑在需要留白的区域,侵入染缸,停留时间决定颜色深浅。解开绳子清洗掉多余染料,晾干过后便是扎染成品。成品染料为植物染料,健康可食用,大多为蓝色,蓝白相间颇有一山纵有一山高的意境。

“萤火逐侗”团队成员刘叶学习扎染时“扎结”场景

  蜡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是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之一,历史悠久。蜡染制作工序复杂,准备材料过后点蜡、染色、去蜡。有蜡的地方为留白部分、除去蜡的保护即可诞生出任何你能够画出并上蜡保护的图形。蜡染的独特与美丽之处就在这里。团队通过协作完成了学校校徽以及院校署名。扎染及蜡染中裹挟了丝丝缕缕的文化韵味,品之如甘醇美酒,甘之如饴。

“萤火逐侗”团队成员一起制作蜡染校徽时场景

  侗族大歌,又称“大歌”、“嘎老”、“合声大歌”,是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早已成为了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团队跟随陆秀花老师学习了侗歌之一《敬酒歌》(侗语为:定靠能)敬酒歌一般用在喝酒时助兴,歌词大意为:举起酒杯敬贵客这杯米酒香甜,就像清晨菜叶上的甘露,大家一起举杯畅饮。一般好客的侗族人民宴请客人时,在酒桌上就会先唱此歌,客人们跟随歌曲边唱边喝,酒桌的气氛在一个个音符中达到最热烈。好客侗族人民于歌喉中展尽地主情谊。

  侗族大歌常以牛头琴以及侗族琵琶做伴奏,团队还跟随非遗传承人陆成贵老师赏析了《我在贵州等你》、《欢迎你到肇兴》《天星明月》等民族乐曲与现代流行乐曲。

“萤火逐侗”团队成员们与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陆成贵老师(左一)学习时场景

  这一趟的侗族非遗学习之旅,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们都深入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学习、理解、感悟。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非遗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团队要做的是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能够吸引更多人来真诚体悟优秀传统文化。此行意义非凡,你我仍需努力,传承非遗文化,共展文化自信。

  (文:刘叶 吴椿 图:祁薇 覃士薇)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319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不表示本网赞同其观点|新协联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