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子深入调研"退款不退货"规则,为推动电商公平交易献智献策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退款不退货"已成为电商平台常见的售后处理方式,但这一规则在实践过程中却引发了诸多争议。2024年寒假,武汉大学法学院"莫让诚信褪色"社会实践团队聚焦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一场深入系统的调研活动,为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电商交易环境贡献青年智慧。
(图一 实践队员对电商平台法务进行访谈)
实践团队以《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拼多多、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规则的梳理,以及典型司法案例的分析,重点围绕平台规则与民事法律中"不当得利""诚信原则"的衔接问题,消费者维权与商家合法权益的动态平衡等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团队成员不仅在校内进行理论研讨,更分赴浙江、上海、安徽、湖南、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云南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中,队员们走访了多地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律师事务所,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团队还对消费者、商家两大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级行政区的反馈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与淘宝、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入驻商家进行了线上线下交流,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调研中发现,部分商家经常遇到意图"白嫖"的消费者,有人甚至连续下单多笔均申请退款不退货,让商家应对无力。而消费者群体中也有人指出,平台常在售后协商中主动推荐"退款不退货",实则诱导使用该机制,助长投机心态。这些发现让团队认识到,规则优化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而不是偏袒任何一方。
(图二 实践队员前往律师事务所开展调研)
团队成员徐同学表示:"这次实践不仅是对法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的学术探索,更体现了我们青年学子对社会治理问题的敏锐洞察。我们呼吁各方共同关注电商规则的完善,守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张同学补充道:"平台规则的出台本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服务效率,但其与民法诚信原则之间的衔接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各方关注和推动下,部分主流电商平台已开始对"退款不退货"规则进行优化完善。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电商行业将更好地平衡多方主体利益,实现公平正义,推动行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武汉大学法学院学子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展现了当代青年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智慧,为构建诚信、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文字:蓝田、贺涵
- 武大学子深入调研"退款不退货"规则,为推动电商公平交易献智献2025-09-14 12:09:53
- 华视闪宝数字人亮相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大创新产品引2025-09-13 10:09:45
- 阅说圈APP蓄势待发:国家资质护航,UE技术引领数字文化社交新风尚2025-09-13 04:09:32
- 国家资质筑底,UE技术创新!阅说圈APP即将全新上线!2025-09-13 04:09:07
- 锅圈华中烤肉新品发布会:以“社区好邻居”战略解锁在家烤肉自由2025-09-10 05:09:51
- 警企同心助振兴 暖心物资送青云2025-09-04 09:09:15
- 铭记铁血历史,守望和平天空2025-09-04 09:09:03